安好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安好书库 > 单机南北朝 > 第541章 科举

第541章 科举

第541章 科举 (第1/2页)

历史经验告诉苏泽,要破除门阀政治,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科举。
  
  但是科举和科举也是不一样的。
  
  科举制度,是决定了王朝选官方式的根本制度,可以说是一个新王朝的基石,甚至可以说科举制度塑造了一个王朝的内凛气质。
  
  唐代科举重视诗歌,结果就是唐代选拔出了一批极具浪漫主义的官员,他们重视才华,追求浪漫,在文化上塑造了一个盛唐。
  
  宋代重视策论,导致整个宋代的士大夫都非常关心国事,整个宋代留下了无数政论的文章,无论宋代的军事上行不行,在官僚体系建设上,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古时代的巅峰。
  
  明代重视八股,士风走向保守,在统治术上却达到了历史巅峰,反而是平稳时期最长的时代。
  
  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。
  
  唐代的科举方式首先排除。
  
  其实严格来说,唐代科举考试的还是很全面的。
  
  唐代科举分为秀才、明经、俊士、进士、明法(法律)、明字、明算(数学)等多种科目,考试内容有时务策、帖经、杂文等。
  
 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会分为三六九等,唐代科举到了之中期,秀才科因为太难,考上的人寥寥无几,其他诸科都有偏科,最后进士科成为最贵重的科目,进士出身垄断了朝廷要职,成为天下读书人争着走的“正途”。
  
  明代也是一样,明初还有恩荫和国子监生入仕的大官,但是到了中期开始就被科举垄断,只有走科举考上的才算是“正途”,才不会被上司同僚歧视。
  
 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,一共有三项内容。
  
  一是“帖经”,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默写、填空题,主要考察对经书的熟悉程度;二是“杂文”,类似于作文题,主要考察诗、赋等题材的写作水平;三是“策问”,通常为时务策五道,考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时政事务的对策。
  
  不过“贴经”是基础,算是合格性的考试,如果贴经错了就会被筛掉,属于大家都要掌握的基本功。
  
  “策问”虽然也考,但是占比不高,或者说基本上就是人人都能得分的公文写作题,只要按部就班就会无功无过,不会拉开差距。
  
  最主要的还是“杂文”,也就是诗赋的写作水平。
  
  没办法,任何政策,最后都是要人来执行。
  
  政策再全面,再完美无瑕,执行的人都是有限的。
  
  而读书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,必然要有侧重方向。
  
  就像是后世再怎么强调综合发展,也总有主课副课之分一样。
  
  考察诗赋,固然会选拔出文采出众的官员,但是诗赋的评定标准过于主观,而且诗词的个人风格太过于明显,加上唐代科举制度不完善,导致唐代的科举弊案频发,甚至可以说不是弊案了,提前给考官或者重臣送上自己的得意诗作,在考前就内定人选,都已经是唐代科举的潜规则了。
  
  而唐代中后期的“牛李党争”,就是在这种不完善的取材制度下,利用科举作为武器,结党营私的政治内耗。
  
  “牛李党争”将大唐最后一丝气数消耗干净,最后这个王朝轰然倒塌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