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:准备打仗 (第1/2页)
王琰在签订贸易条约后,以一两银子的价格购买了一本《华夏外商法》。
在得到了华夏外务部发放的文书后,他就立马告辞离开。
其实这还不算正规,等以后这边彻底发展起来了,还会加上一个资格审查的过程。
诸如派人去明国调查一下家底,摸摸情况,而后才会发放文书。
总之以后将会正规到不能再正规,能拿到文书,就相当于经过一道资格鉴定。
这些有文书的商贾,也将拿着这张资格鉴定,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商业上的联盟。
他们或许会竞争,可当要合作时,一定会倾向于拿了这道文书的商贾。
只是让颜政惊讶的是,王琰走后的第五天,宋德荣再度来到了莫城。
这是建国后第一次,宋家派来宋德荣来议事。
他来到莫城后,先是祝贺了一下建国一事,而后便是恭恭敬敬的接受了新的条款和规矩。
并且也同外务部签订了新的条约,还特意了解了一下现在莫城的各个机构。
而后他才说明来意,直接告诉颜政,脱粒机有多少他们要多少。
甚至只要单价不超过五两银子,他们都愿意花这个钱购买。
又是脱粒机,这让颜政惊讶的同时,也忙追问了到底发生了何事。
宋德荣没有什么好隐瞒的,将漳州知府冯续上献脱粒机,以及弘治皇帝下发旨意一事告知了颜政。
颜政如梦初醒,他之前想着大明是农业国,脱粒机肯定能有不小的市场,但却忽略了大明乃是以农耕为国本。
中国历朝历代在农事上,绝对不管什么奇技淫巧。
所以翻阅历史书,古代科技发明的著作中,农书占的份额最大。
几乎每一个朝代的科学著作中,总能找到一两本的农书,中国的读书人也不认为总结农书,是一件很低俗的事。
至于推广农具和良种一事,不单单朱元璋做过,朱棣也曾经做过。
只是令人奇怪的是,玉米、红薯和土豆的推广,只有明代地方官有推广的记载,朝廷却似乎不知道这些作物的存在。
清朝也是如此,象征性的失明了一般,似乎没有推广新作物的记载。
…………
红房内,会见完宋德荣后,颜政皱着眉头在想着此事。
心里头先是有些激动,后又是有些害怕,但想来想去又觉得这是一个机会。
皇帝下了旨意,那么就是希望民间能知道这个东西,他可能不在乎能推广到多少农户手中,也不会在乎花费几何。
他在乎的是这个东西利于农事,那么用的起的人家,可以先试着用起来。
反正慢慢的民间也就熟悉了,到时候总有工匠,会愿意去打造。
而地方官的想法,自然是讨得皇帝的高兴,若是过了几个月,他们的上官,镇守的御吏,能看到治下有大量的脱粒机,那么他们的名字,肯定会被送到皇帝面前。
名字能让皇帝过一下目,那都是极好!
颜政前世也算是名利场浸淫了好几年,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道理还是懂的。
他想了想后,找来阿苦,直接写了一个特令给他说:“从今天开始,第一机械厂三班倒开始生产脱粒机,但脱粒机出货一事,交由内阁管理!”
“内阁管理?”阿苦愣了一下。
“没错,出货给谁,出货多少,我需要知情和审批!”颜政严肃道。
阿苦点了点头:“那其他厂需要配合吗?”
“需要,总之先紧着脱粒机的生产!”颜政说道。
阿苦应诺了一声,拿着特令走了下去。
颜政又找来魃万,询问道:“第六营整编的怎么样?”
魃万汇报道:“已经齐员,一半是周边部落招募的,一半是明裔村子里招募的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