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好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安好书库 > 乾隆四十八年 >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鸣云端从此始

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鸣云端从此始

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鸣云端从此始 (第2/2页)

根据新出台的《文官考试法》,入关后的文官考试将会每两年举行一次,分为高等试、中等试和普通试三种,分别由高等考试委员会和普通考试委员会主持。普通试在各省的州府举行,中等试在各省首府举行,高等试在京城举行。
  
  为防止各省出现泄露考题等舞弊情况,所有试卷均由国家层面的考试委员会统一出题,由军队押运试卷,考前五分钟统一拆封。两个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皇帝临时任命,前者为特派,后者为简派。考试结束后,即予撤销。
  
  总的来说,传统的科举考试已经形成了公开考核、平等竞争、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,并且有着严密的考试程序,所以由科举考试向文官考试制度的转型在程序上并不复杂。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给旧体制下一千多万读书人提供出路,保证政权过渡后的社会稳定。
  
  有鉴于此,新的科举--也就是考试法对旧式文人和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采取了“双轨制”。
  
  凡是已经在满清体制下取得“生员”和“举人”功名的(不含捐纳),以及过了20岁还没通过童生试第三关的,一律参加八股文策论考试。考试录取后还要接受一年的分班培训,然后才能分派到各个部门。目前北海镇的新科举就是这么做的,也是为以后试水。
  
  而20岁以下的童生就别抱着四书五经不放了,将来各地县学都会开办专业培训课,然后学个两三年去参加新式专业考试吧。参加专业培训首先要选择自己的从业志向,然后会按照行政、教育、技术、财政税收、司法、外交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考试。
  
  在文官待遇上,每一种专业根据其事务的重要、繁简与难易程度,设置了相应的任用、级别、俸禄、考核、惩戒等管理法规,各不相同。比如最低一级的行政文官每月的基础俸禄是72北海元,而技术官最低一级的是88元,司法官则是每月60元。
  
  别看技术官的俸禄高,可录取难度也大,而且分门别类的设置了许多种;什么医疗、水利、工程、堪舆测量、化学、地质、采矿、冶金、机械等等。
  
  最简单的就是那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了,跟另一时空差不多。小学六年读完要是不想继续读,那就去职业学校学习三年,之后要么当工人,要么从文官最底层的乡镇一级办事员做起;再或者,考少年军校,当兵去。
  
  考虑到交通和信息不畅的问题,双轨制的文官考试制度将会在入关后实行12年,也就是六届。“一刀切”的做法是行不通的,无异于与整个士人阶层为敌,还是你死我活的那种。
  
  另外在“文官任用办法”上,赋予了赵新以特擢文官的权力。特擢文官无需通过考试,可直接进入北海镇的文官体系。之所以要设置这条,就是给归顺的满清官员和那些屡试不第的大学者留的口子。
  
  比如像给情报局当线人的阮元,不光给北海镇提供了这么多年的清廷情报,而且人家在满清那边已经是翰林了。结果伱告诉人家,这有张卷子,麻烦写篇八股文就算侮辱人也没有这么干的。
  
  再比如汪中、段玉裁和焦循等人,都是最早投奔北海镇的学者。这些人的学问没的说,两届的考试题都是他们出的,尤其是汪中还是赵新的半个师傅。整个北海镇谁有资格考他们?谁有本事给他们出题?反正甭管是赵新还是其他穿越者,都自认没这本事。
  
  当然,为了防止腐败和裙带之风,特擢的权力只有赵新才能使用,而且还得经过“29人委员会”半数投票赞成才行。
  
  虽说北海镇为了笼络人心,对两届新科举的应试者不管是童生还是秀才一律照单全收,可二者的知识差距和见识毕竟摆在那儿呢。再者从社会现实来说,秀才属于士大夫阶层,而童生再有才名也只是个白丁,故而在初授文官等级上才有所区分。
  
  如此一来,真正倒霉的就只有那些捐纳生员群体了。不过这部分人并不占多数,而且素来被正途出身的读书人看不起。北海镇废除捐纳功名,寒窗苦读的人必定高举双手双脚赞成,歌颂赵皇帝英明伟大。
  
  再者说了,一般掏钱捐纳功名的多为地主富商和满清官二代。商人子弟怎么说也有家传的算账本事,去考商科正合适;至于那些酒囊饭袋、妄图通过捐官去收刮民脂民膏的家伙嘿嘿,欢迎搞事,分分钟镇压,然后一股脑打包送去西伯利亚!
  
  回过头再说第一届培训毕业的两百多人。毕业典礼结束的当天晚,行政学校的食堂内摆了十几桌酒席,两百多即将就任的文官们杯觥交错,热闹非凡,大家既感怀这一年多的同窗之谊,也为即将的天各一方而感慨。到了散席的时候,不少人喝的酩酊大醉,只能被人抬着回宿舍。
  
  按照赵新和陈青松定下的方案,这一届毕业生里除了有个别人会进入赵新的秘书处做事,绝大多数都会被分派到辽东和山东各县的军管会,从底层事务官做起。
  
  话说赵新这些年在军事上有参谋部的一群参谋帮着处理,文事上则是靠着钟怀和黄承吉负责,有时汪中也会帮忙,倒也应付的来。
  
  问题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以“三不朽”作为人生追求,以求拯厄除难,立身行道,功济于时。给赵新当助理这几年,年过三十的钟怀对北海镇的为政手段自认已经看的通透。眼瞅着北海镇收复了辽东和山东的几个州县,而洪亮吉、刘台拱和江藩都是在外独当一面,或是从军或是从政,他也想下去试试。
  
  手下人想进步,赵新断没有拦着不放的道理,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嘛。于是他在昨天跟汪中提了一句,让他从两百多读书人里找几个做事勤快文笔好的,自己先看一下履历,然后再面试决定人选。
  
  到了第二天早上,赵新刚到办公室,黄承吉把几份履历给送了过来。趁着还有空闲,赵新逐个翻看了一下,很快就做出了决定。他用红铅笔在两份履历的右上角各画了一个五角星,然后递给黄承吉,说道:“就他们吧,下午一点半你把人带过来,半个小时应该够了。”
  
  “是。”
  
  黄承吉接过履历,低头扫了一眼。前一个人倒还好,可看到后一个人名时,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得有些古怪。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