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9章 田多的好处 (第2/2页)
“另一个没响的,是引爆室没装好,中间断了。”
这样的话,丁毅的引信炮弹就很完美了,很难再出现不会爆炸的炮弹。
-----
崇祯十三年十一月,济南城,巡抚衙门。
巡抚刘元,左右布政使夏尚絅、邵捷春,按察使为赵光抃,都指挥使常辉,驻军大将张其栋、旅顺来的文官马正富等正在一起议事,看众人的表情,似乎都挺高兴。
去年二月济南收复,当时常辉在负责重建,接着七月刘元到任,然后继续重建,赈灾,先后从附近移民,引流灾民等各种方式,充实济南人口。
经过一年半后,济南城终于恢复了一点元气。
现在仅济南城人口已经达到十九万六千,接近济南被屠前的三分之一。
清兵入关前,济南府全府人口密度是山东之最,全府四州二十六县总人口大概在两百五十万左右,比丁毅的登莱两州加起来还多。
历史上到满清入关后,顺治末年才恢复到两百四十万人。
刘元来后,先从附近兖州府,接着又从东昌府,把两府整村整村的往这边移民,充实人口。
经过恢复和统计,现在济南城人口近二十万,全府人口为两百零八万。
少的几十万人里,有小一半被清兵掠夺后,又被丁毅抢了,分到大员和济州。
还有一部份死于上次清兵入关,另有一小部份当时就逃往各地。
济南府人多,田也多,以前在明朝手上时,交税也是全省最多。
明朝英宗时期统计,全国州府中,税粮上交第一是苏州府,二---六名分别是平阳府、松江府、西安府、济南府、常州府。
当时排第六的常州府的税粮是七十六万石,第三的松江是九十五万石,第一的苏州是两百五十万石。
按这么算,排第五的济南府,当时税粮肯定超过七十六万,低于九十五万石,取个中间,算八十万石。
丁毅现在在登莱两地的税粮是一百万石左右,这还是他清理所有田地后的所得。
可见当年的济南府相当给力。
但到了明末时,济南府别说八十万石,估计一半四十万石都拿不出了。
刘元接任后,向朝廷表示每年交税银三十万两,崇祯和朝臣们就高兴的要死,可见这时大明想收齐粮税真是不容易。
马正富这时正向刘元汇报:“到目前为止,济南全府纳入征税粮田为三百七十万亩。”
现场的左右布政使夏尚絅、邵捷春,按察使为赵光抃,都指挥使常辉三人都是嘴角微抽了下。
特别是常辉,他在当地有大量的卫所田,俱被统计在其中,不交税都不行。
当时他一狠心,卖了好多亩,留下一千亩,也算比较聪明。
夏尚絅他们三人好点,原本是从外地调过来的,在当地并没有田,但他们知道,之前刘元没有来时,济南府进入纳税粮田,不到一百五十万,其中德王府就占了一百十三万。
想想明英宗时,济南府一百五十万亩纳粮八十万石,相当于亩产两石,收税二成五以上,当地老百姓几乎承担了全省的税赋,宗室勋贵和官员们则占尽了便宜。
刘元兴冲冲一拍桌子好:“好,那今年税粮几何?”
马正富微微一愣:“受去年建奴入关影响,今年大部份都是重新囤田,移民分配,夏粮收上来刚好够用,秋粮只余六十万石。”
刘元这才想起来,今年没什么税,主要是前期被满清破坏严重,人口损失惨重,他们经过一年才慢慢恢复生产,很多田现在还荒着呢,没来的及耕种。
“六十万少了点,但卖掉一部份,足以交税。”刘元答应崇祯三十万银,也是丁毅的指定。
现在明末,粮比钱值钱,如果是以前,肯定是交三十万石粮,现在卖些粮,就可能得到三十万银,当然交银。
“明年如何?”夏尚絅这时忍不住问道。
马正富笑道:“明年定能全部耕种,复产,按每亩两石计,平均税率两成计,最少可收一百五十万石。”
“嘶”现场诸人齐齐倒吸一口冷气,很多人脸上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。
夏尚絅一脸惊恐:“这么多。”
邵捷春和赵光抃同样是一脸不敢相信。
崇祯的大明朝,一年连三百万石粮都收不到。
而济南一府,明年有望达到一百五十万石,这就是田多的好处。
刘元眼珠一转,淡淡的道:“这是在正常收成的情况下,如果有天灾兵祸,每亩能收一石就算不错。”
“就是。”张其栋也喃喃道:“今年还要在济南府征兵,百姓家中当兵的,免税一成,税粮更少了。”
常辉闻言,立马道:“本官有个侄子,若他当兵,本官家里的田,是不是可以免一成?”
刘元犹豫了下,点头道:“都指挥使是自己人,必须要免。”
“那好,那好。”常辉大喜,他家里田多,收的税也高,天天在想办法,这会终于想到办法了,让家里人去当兵。
虽然刘元和张其栋在掩盖,但夏尚絅和邵赵等人也知道济南府明年的粮税会很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