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37章:石兵八阵,攻占上庸 (第1/2页)
第2537章:石兵八阵,攻占上庸
孙武率军撤到章陵军,除了安全之外还有一大好处,那就是向宋国借道返回江东。
宋国的汝南郡和庐江郡北部接壤,而大秦章陵郡又和宋国的汝南郡接壤。
所以,孙武抵达章陵之后,完全可以向宋国借道,从章陵进入汝南郡,在绕道进入庐江北部,而后从庐江北部返回江东。
如此返程等于是兜了个大圈子,不过路程虽远了点,但却胜在安全啊,毕竟无论是秦还是宋,暂时都不可能对盟友吴国动手。
当然,孙武想要从云梦泽逃到章陵郡,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十倍于自身的楚军,反而是魏章麾下的五千荆楚铁骑。
孙武之所以敢孤军深入江夏,除了他有完善的作战计划之外,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楚军主力,被秦魏宋三国联军牵制在了章陵,而江夏境内更是连一支骑兵都没有。
若是江夏境内有骑兵的话,人数不用太多,哪怕只有五百骑,孙武也绝对不敢孤军深入。
可问题是邓禹惨败,刘秀担心三国联军也会南下,将所有骑兵都留给了魏章,命其牵制章陵的三国联军,这才给了孙武孤军深入的底气。
毕竟楚军人数比吴军多得多,若是机动性又比吴军快的话,那这一战根本就不用打了。
孙武在江夏连战连捷,后来之所以后转战云梦泽,就是担心刘秀会从章陵调骑兵回来。
毕竟以骑兵的速度和机动性,想要追上他们简直轻而易举,而五百骑足以缠住他了,而对于孙武来说一旦被缠上就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孙武才选择撤入了云梦泽。
云梦泽有山有水,易于藏军,而且水网密集,能够最大程度的限制骑兵作战。
本来数次战败之后,刘秀是有意从章陵前线,调一支骑兵回江夏的,却不想孙武竟退入了云梦泽。
刘秀知道云梦泽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,所以也就没有调骑兵回来,反而调甘宁的水军配合围剿,结果依旧是屡战屡败。
连败九阵,折损了近半兵力后,刘秀显然也是被逼急了,为了剿灭孙武,竟不惜调魏章的主力大局南下。
刘秀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,主要还是庞统的一席话点醒了他。
当谈起章陵局势后,庞统直言魏吴两国,帮秦军牵制楚军就已是极限,绝不可能真的为秦军和楚国拼命。
刘秀细细揣摩之后,也觉得很有道理,于是果断决定调魏章南下。
刘秀和魏章两路大军,对云梦泽展开地毯式搜捕,孙武根本无所遁形,被找到踪迹不过是早晚的事。
可让刘秀怎么也没想到的是,孙武孤军深入后所有的军事行动,都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逼他将魏章从章陵调走。
魏章所部若是一直留在章陵的话,那孙武压根就没有机会退入章陵。
可是现在刘秀主动调魏章南下,这反而给了孙武逃走的机会,不过也仅仅只是机会而已。
就算孙武再一次跳出了刘秀的包围圈,并将汇聚云梦泽的楚军耍的团团转,却也改变不了他麾下全是步兵的事实。
以步兵的行军速度,想要逃至章陵郡,起码也需要三天的时间。
可魏章麾下的五千荆楚铁骑,从云梦泽赶至章陵郡,仅仅只需一天的时间。
经过大半个月的征战,此时孙武麾下大军已伤亡近半,而剩下的人也是人困马乏,一旦离开云梦泽北上章陵郡的话,百分之百一定会被荆楚铁骑追上。
以吴军此时的状态,别说是五千荆楚铁骑了,就是五百也足以将他们彻底击溃。
所以,仅凭吴军和孙武自己的力量,想要摆脱吴军的追杀,基本是不可能的事,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外力。
目前对于孙武而言,唯一能都借到的外力,也就只剩下章陵的三国联军了,于是通过飞鸽传书向其求救,希望三国联军可以派骑兵南下接应楚军。
孙武的求援信很快就传给了黄飞虎,转而又被魏宋两军主将获悉。
“这么说来的话,孙武是希望咱们派骑兵南下,前去接应一下他喽?”曹彬问道。
“没错。”黄飞虎点头道。
袁崇焕不由冷笑起来:“他孙武既然敢孤军深入,就要靠自己把军队带回来,现在他没这个本事,却要咱们为他冒险,这凭什么?”
“没错,袁叔说得对。”赵德芳沉声道。
“话不能这么说,到底是盟友,相互帮助是应该的。”曹彬道。
袁崇焕毫不犹豫的反驳道:“可……”
“……”
见袁崇焕和曹彬各执一词,黄飞虎也大致了解了魏宋两国的态度。
魏国和吴国之间的领土并不接壤,两国之间也没有任何龌龊,魏吴两王还是结义兄弟,盟友关系比较紧密,所以支持出兵救孙武回来。
宋国和吴国的领土接壤,两国之间有利益冲突,而且这次孙武的战绩太彪悍,很难让人不忌惮他的能力,所以宋国才不支持出兵。
见两人争执半天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,黄飞虎直接开口道:“既然有赞同有反对,那大家还是投票表决吧,以票数多的为主。”
说完,黄飞虎就举起手道:“我大秦支持出兵。。”
曹彬和袁崇焕对视一样后,笑着举起手来:“我大魏也支持出兵。”
袁崇焕见此也知道无法阻止出兵了,毕竟章陵三国联军共有四万五千,秦魏两国就占了三万五千。
袁崇焕虽知无法阻止,却还是不甘道:“可就算咱们出动骑兵去救孙武,他也未必能够坚持到咱们抵达。”
袁崇焕这话说的倒也没错,毕竟孙武麾下全是步兵,以步兵的行军速度,起码需要三天才能到章陵,而魏章的骑兵只需半日就能追上他,三国联军就是想救也显然来不及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