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章 “夺情” (第1/2页)
贾琏提醒的时候,贾赦一点都没犹豫,就如实照说了。更新最快
他是恨贾政的。
恨。
恨之入骨的恨。
这份恨来自于从前对贾政的兄弟情,也来自于对贾政越来越失望、而昨天贾政的所作所为,加上最后贾母的死导致直接量变成质变,日渐积累的失望。也就变成了最后这浓得可以让贾赦连一丁点假都不想做的恨。
只是这件事到底贾家是受害者,而皇帝虽然处置了忠顺亲王,但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欲。而贾政贾雨村的逍遥法外,这就让皇帝不得不再从其他地方去补偿贾家。
而其中一项,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夺情。
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,朝廷官员在位期间,如若父母去世,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,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,必须辞官回到祖籍,为父母守制不计闰二十七个月,服满起复,这叫丁忧。
这是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,丁忧期间,丁忧的人不准为官,如无特殊原因,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,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,叫做“夺情”。
而武将丁忧,则是不解除官职,而是给假一百天,大祥、小祥、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。
只是贾赦这个职位比较特殊,他严格意义上来讲,其实并算不得武将。
因为是世袭的官职,而且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,手底下也没有兵权,所以概念就比较含糊。
而另外一方面,虽然丁忧说是从闻丧日起,不计闰满二十七个月,服满起复。但实际情况,一个官职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不在,是不可能真的给你空着等你的。
而且两年半的时间太长,能够发生的事情太多,很多时候要么是有强大的人脉,要么就是尤其得皇帝亲昧,否则等时间到了,除非是运气简直好到爆棚,否则虽然官阶相较于从前可能不会低,但职位上是肯定不比得从前的。
所以有时候若是一个特殊时刻,有的人就会匿而不报,避免因为丁忧而打乱手上事情的节奏。
只是这种情况一经查出,将受到严厉惩处。御史们也会前赴后继的弹劾到你怀疑人生。
不过还若是朝廷根据需要,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,就可以夺情了。
或有的守制未满,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,也可以起复。
只是这种事情只能由皇帝作决定,所以才又之前所说,除非是十分得皇帝亲昧,否则皇帝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晦这样做的。
因为这里面有儒家讲的”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“,这是中华民族,家家户户,历朝历代,都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先祖的原因所在。这不但是孝道的教育,更是人性本善的维护。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,如果我们连父母的恩情都忘了,你让他爱别人、爱社会、爱国家,那怎么可能。
所以一旦皇帝做了这个决定,势必就会惹天下人诟病,因此夺情也就变得十分难得。
毕竟只要是明君,那必定就会在意民心,而做这样的决策,容易被百姓说冷酷无情。
而皇帝现在最能够补偿贾家的,就是夺情。
贾家虽然说起来是一门两国公,但随着贾代善的死,就日益衰落。
虽然后来贾琏渐渐出息,但这样的大家族,只有一两个子孙给力,那也是不行的。而好不容易后宫起来个贾元春。眼看前朝后宫,前途慢慢变得一片光明,偏偏荣国府长房二房又闹得不可开交,最后还出了这样的事情。
内讧,这在大家族中是最忌讳的。
而显而易见的,随着贾政带着二房的人另立门户,顺带还带走了一部分族人,贾家在京都世家中的地位便愈发的不如。
所以现在皇帝的举动,可以说是非常为贾家着想了。
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贾赦因为贾母的死丁忧,那么将来贾琏要做的事情就会更加的举步维艰。
毕竟那样的话,贾家在朝为官的,就只剩下他和贾琮了。
而贾琮没有贾琏的运气,也没有贾琏脑子里的东西,加上背后贾家地位的尴尬,明明跟贾琏当初一样都是同知,但一任就是好几年,屁股都没挪动一下。
所以这样算起来,贾家真正在朝廷权力中心的,也就只剩下贾琏一个了。
贾琏当然明白这些,而且根据时下情况,也想到了皇帝下一步可能是夺情,所以跟林如海商量后,最后还是准备让贾赦拒绝皇帝的夺情。
贾赦的职务本来就不是十分重要的,又不是什么非他不可的官职,所以根本无需多虑。
前面所说关于夺情,皇帝再百姓和朝臣中会承受一定的压力。而作为当事人本人,若是答应夺情,承受的也就更多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