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好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安好书库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95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95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95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
丁三、提婆达多品分二:戊一、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;戊二、明今日文殊通经龙女作佛
  
 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二十一面,我们看丁三的“提婆达多品”。这一品是迹门流通的第三品。在迹门的正宗当中,佛陀有三周说法。三周说法,蕅益大师用四个字作一个总结,就是“会权入实”。所以,整个三周说法的目的,就是把我们三乘的修学人会归到一佛乘的实相的真理。
  
  这是什么意思呢?我们简单地说明一下。当我们凡夫在三界投胎的时候,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我相的执取。就是我跟你是不一样的,你跟我也不一样,有一种各自的我相的执取。
  
  这个我相的执取,它会有两种特色:第一个,攀缘;第二个,主宰。所以,当我们慢慢长大以后,我们开始去追求我们喜欢的财富、感情跟名声。然后呢?追求以后,去掌控它,使令它的整个发展随顺我们的心意。这个我相的执取包括攀缘、包括主宰,它的结果,就牵动了第八识的生死业力。
  
  所以,为什么我们平常的凡夫众生,不管修多大的善法,你都不会了生死?因为我们都是用我相的执取去造善。这样子的轮回的情况,就使令我们的生命出现了一种不安稳的状态。有时候这个我相起惭愧心,它会造善,就成就人天的果报;有时候这个我相开始放逸,就开始造罪,就堕落到三恶道。
  
  所以,我们凡夫在没有学佛之前,我们的生命是不安稳的,你没办法对来生做规划。没有一个人知道来生会去哪里,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。因为我相的执取使令我们清净本然的心中出现了一个水泡,每一个人就被这个自我意识给框住了。这个水泡有时候是生天,有时候到三恶道去。这个水泡去哪里,我们是不能作主的。
  
  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学佛。我们学佛刚开始是学三乘的教法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学哪一个教法,就是看你过去的善根。这个自我的相状开始接触到四谛、十二因缘,开始观察无常、无我,这个时候,在我们的心中开始出现涅槃寂静的相状。有些人一开始就修菩萨道,受菩萨戒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那么出现的是一种六度的功德相。
  
  所以,我们学佛以后,就会出现什么相状呢?你会发觉,你的自我的相状慢慢地缩小,调伏下来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法相的执取,用法来取代我。当然,这个法是佛陀说的圣法,所以相对清净而且稳定。所以,我们慢慢地从业力跟烦恼当中解脱出来了,开始趋向于空性的涅槃,趋向于六度的功德。
  
  但这个地方有个问题,就是仍然有相状,可能执取功德相,可能执取涅槃寂静相。那么这样子解脱道以后,有个问题,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。所以,我们三乘的修学,因为执著一个法相的关系,使令我们跟佛道永远绝缘。因为成佛,它的因地不能有相状,这是基本要求,一定要离相清净而发菩提愿。就是,你所做的是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用什么心态去做。它强调你因地的发心。这个因地错了,你后面就全部错了。
  
  所以,当我们修三乘法以后,好处是从生死的我相趋向于清净的法相。但是这个法相的问题必须学《法华经》才能解决。因为,在《法华经》上佛陀很明确地说出来什么是你内心的真实相,就是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”。就是说,佛陀虽然施设种种的法相,但佛陀告诉你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”,你不能怪我,是你执著。我用这个法相来引导你离开了三界,我用涅槃寂静相来引导你,我用六度的功德相来引导你。但是凡夫从法相产生执著,这个不关佛陀的事情。因为佛陀讲得很清楚,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”。
  
  所以,《法华经》为什么是必经的过程?因为我们从我相趋向于法相,从法相到离相,这个就是会权入实了。你不学《法华经》,你就很难体验到佛陀施设这个相状到底是为什么。是让我们住进去吗?还是只是借相修心?所以到了法华会上,我们开始知道,真正的内心的世界是没有相状的,是我们自己从无相当中捏造一个相状,然后给自己自我设限。不管是我相也好,还是法相也好。我相的设限更严重。不管是哪一种,只要是相状就有限量,你就不可能成就万德庄严。
  
  诸位!我们想想看,为什么你成佛以后可以尽未来际地受用?就是你成佛以后,你的常乐我净,生生世世到尽未来际不会停止了,你的功德是无限量的。如果我们今天是一个有限量的因地,怎么可能招感一个无限量的果报呢?所以你因地一定要离相,你的果报才能离相。所以整个成佛之道,因跟果要怎么样?互相随顺。果报是没有相状,你因地也要没有相状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,整个佛陀三周说法告诉我们,怎么从权法的法相当中回归到我们的本来面目——离相的清净心。
  
  三周说法以后,佛陀讲了,赞叹离相的功德,包括因地的功德、果地的功德,甚至于在把十方的应身佛都请过来作证。到了,它的目的不是作证,叫做引证。前面佛陀是以果地的功德、以过来人的功德来作证,一佛乘的因地跟果地是真实的,从果地的过来人的角度。那么这以下佛陀引出两个因地的事例,就是他一开始是怎么从凡夫到三乘的修学而转入一佛乘的,引用两段实际的修学例子,来引证这个成佛的法华是真实的。这个地方的引证,引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例子跟龙女成佛的例子。这两段我们在经文上会说明。的重点就是引证,引两段的事例来实证《法华经》的真实性。
  
  我们看附表第二十九。附表二十九,我们有两段的说明:第一个,解释品目;第二个,经文要义。
  
  一、解释品目
  
  提婆达多,此云天授,亦云天热。乃佛之堂弟,阿难之胞兄。多生多劫与佛为怨,常欲害佛。约迹门论之,实为佛之善知识。如本品中云:“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。”若约本地,如大云经云:“提婆达多,不可思议,所有行业同于如来。”本品明示提婆达多为本师成佛之逆增上缘,故即以其人立品名。
  
  我们看这个提婆达多。
  
  “此云天授,亦云天热。”提婆达多是梵语,翻译成中文是天授。因为他的父亲到中年的时候都没有儿子,所以向天神祈祷而生,就把他立名为天授。第二个解释叫天热,就是提婆达多出生的当天,人天大众突然之间心皆热恼,所以叫天热。那么他是谁呢?他是佛陀的堂弟,阿难的胞兄,他跟阿难尊者是亲兄弟。多生多劫以来是跟佛陀作为冤家,“常欲害佛”。
  
  所以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认识提婆达多。
  
  以迹门论之,他是佛陀的逆缘的善知识。他在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的时候扮演逆缘的角色,来增长他的六度功德。譬如在本品当中,释迦牟尼佛自己说,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,而成就六度的功德。这是他的迹门。
  
  若约本地风光,约本门来说,约内心的修证来说,如《大云经》云:提婆达多的本地功德是不可思议的,他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业,等同如来。诸位!身口意等同如来,他的基本阶位是八地以上,不动地,最基本的,八地以上。本品明示提婆达多为本师成佛的逆增上缘,故即以此人立这个品名。
  
  提婆达多,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他,他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因缘。从他所示现的事迹,就是迹门来说,他扮演两个角色。第一个,他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启蒙师父。当初释迦牟尼佛就是跟他学《法华经》而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的。这第一个。第二个,在佛陀的成长的整个菩萨道过程当中,他扮演逆增上缘,用逆缘来激发佛陀的增上。
  
  这个逆增上缘是很重要的。因为《楞严经》上说,你修学,顺逆皆方便,缺一不可。完全顺境,你也是没办法修得好;完全逆境,你也不可能修好。所以这个地方是顺逆两个都必须要有。
  
  但现在有个问题。我们凡夫有四种障碍,烦恼魔、五蕴魔、死魔、天魔,但到初地的时候这四种障碍都没有了。所以理论上,到初地已经没有逆缘,没有人敢跟你抗拒了,魔王连动都不敢动你了。那怎么办呢?所以必须怎么样?法身菩萨彼此互相示现,我示现你的魔境,你示现我的魔境,这样子才能够使令整个修学均衡,顺逆两个都具足。
  
  提婆达多就是以八地菩萨的境界来示现逆缘,来作释迦牟尼佛的逆缘,他扮演这个角色。所以这个地方,约迹门他是佛陀的启蒙师父,逆增上缘,约本门他是八地的法身菩萨。这一段是解释品目。
  
  我们看第二段的“经文要义”。这个地方有三段。先看第一段。
  
  二、经文要义
  
  (一)本品初引过去,提婆达多弘传《法华》,本师受持得成佛道,证明释尊宣说本经,凡有见闻,皆得成佛。
  
  这个其实是有两段的因缘:
  
  前半段是引释迦牟尼佛过去的时候跟提婆达多学习《法华经》。提婆达多弘法,本师受持而成就佛道,所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本经这个“会权入实”的观念,凡有见闻,未来迟早会成佛的。因为,你能够把三乘的法相功德的执取,会归到离相的清净心跟菩提愿,那你这个怎么样?说明你成佛的因地成就了。
  
  佛法其实很重视因地。就是说,如果你种的是一个苹果的种子,你迟早会变成苹果的,你不可能种苹果的种子变成葡萄的,不可能。所以,你把因地弄正了,后面的修学自然就是所谓的因缘果报就顺过去了。所以《法华经》就是怎么样?把你的发心端正,把它变成成佛的因地。这个地方是引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成长过程来作一个引证。
  
  (二)次述现今文殊弘扬妙法,龙女转身成佛之事,以此明证,一乘妙法,自行化他同成佛道。
  
  第二段,本品“次述现今”,这个现今是指佛在世的时候,文殊菩萨到龙宫去弘扬《法华经》,龙女听完《法华经》以后“转身成佛”,以此明证一乘的妙法,“自行化他,同成佛道”。这个第二段是引龙女的转身成佛。
  
  第三段是把这两段作一个总结。佛陀为什么引用这两段呢?看第三段。
  
  (三)本经迹门流通,凡有五品。今品引过去“天授弘经,释尊得道”,现今“文殊说法,龙女成佛”,以此明证古今不易,先后联辉,显古今宏持本经之人,最为殊胜,以劝四众效法受持宏通。
  
  本经的迹门流通总共有五品,法、宝、达、持、安五品。这一品是第三品。它一方面引用过去提婆达多弘经,释迦牟尼佛听闻《法华经》以后得道,一方面以佛世的时候,文殊菩萨到龙宫说法、龙女成佛,这两段的事例,来说明成佛的《法华》是怎么样?“古今不易。”
  
  就是说,你学《法华经》的特点是怎么样?它没有所谓的正法、像法、末法时代,跟你在什么时代学习是没有关系的。因为它是你自己内心的世界,清净的心随时存在,什么时候回家那是你自个儿的事,跟佛陀在不在、世界乱不乱完全没有关系。
  
  我们看《法华经》的特色。比方说你今天修六度,跟环境有关系,你很多因缘要具足,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法。如果说没有一个度化众生的因缘,你要强修六度也修不起来。修六度法就不是你说了算,你要跟众生互动,他要跟你有缘。你要度化他,他要跟你有缘。但是,你要内观真如,这跟所有人都没有关系了,就看你要不要,看你方法对不对。所以,这个《法华经》的内观真如,离相清净心的修学,跟古代、现代、末法、像法是完全没有关系的。所以用“前后联辉”,用古代的跟现代的一个时空来对照,来发明“古今弘持本经之人最为殊胜,以劝四众效法受持弘通”。
  
  这个地方等于是用两段来引证,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的修学,一个是龙女的修学。不过这两段还是有点不太一样。释迦牟尼佛这一段的因缘偏重事修,强调释迦牟尼佛的精进力。而龙女听完《法华经》以后转身成佛,偏重理观,就是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,强调理观的相应。释迦牟尼佛这一段强调事修的精进,我们到了经文就很容易看清楚。
  
  戊一、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分三:己一、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;己二、结会古今;己三、劝信生善
  
  我们回到讲义来。这一品是,就是迹门流通的第三品,分成两科。第一科,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。这第一段的因缘就是讲到,过去生提婆达多弘扬《法华经》,释迦牟尼佛听了《法华经》以后,在未来的修行当中终于成道。这一段里面有三小段。
  
  己一、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分二:庚一、长行;庚二、重颂
  
  先看己一的“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”。这个“师”指的是提婆达多,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授教师;这个“弟”指的是释迦牟尼佛。这一段讲他们之间受持《法华经》的相貌。这当中分两段。
  
  庚一、长行分四:辛一、求法时节;辛二、正明求法;辛三、求得法师;辛四、受法奉行
  
  先看庚一的“长行”。长行当中分成四段。
  
  辛一、求法时节
  
  尔时,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:吾于过去无量劫中,求法华经,无有懈倦;于多劫中,常作国王,发愿求于无上菩提,心不退转。
  
 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,他的一个求法的时间点跟它的过程。尔时,佛陀,就是释迦牟尼佛,告诉诸菩萨及天人众,他讲到自己过去的一段因缘,说,我于过去无量劫中。那么这个时间点并没有明显说出来,但是应该是非常长,肯定是长过大通智胜佛。为什么?释迦牟尼佛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做十六王子,他已经是法身菩萨了,但是这个时候他还不是法身菩萨,他还是一个内凡位。在这么长远的时间当中,当初为了求《法华经》,希望能够找到一佛乘的妙法,内心“无有懈倦”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