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史谢昶昌(中) (第2/2页)
接下去播报这个月“五讲四美”积极模范人员,河东区朱家窑朱奉志老汉,为民着想,一个人清理了下河湾积年的垃圾,还种上了花卉。清平街道的吴阿妈带领着左邻右舍义务打扫街区内的卫生死角。还有张阿婆自费出钱在东门口摆上甜水,让过往行人免费喝水解渴,美食街林阿五捡到钱包,这种拾金不瞒的精神,......,以上通报表扬的人员,奖励米面五斤,油一壶,由知事府衙门发给“五讲四美”模范奖状。
此时食客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,赞誉之词不绝于耳。
听到这里谢御史已经不知道震惊几回了,驭民还有这样操作的?高啊,实在是高,太高明了。又听到隔壁桌上的几位商人悄声说道,这报上也登了出来,还有不随地出恭,不随地吐痰,人人讲卫生,不乱扔垃圾,也难怪每次来到平安镇感觉都不一样。
谢御史回头一看,只见那桌上人手里捧着一张报纸再看着,一边还再小声嘀咕什么。
谢御史当然知道报纸了,目前在大明各地都有报纸,有几处有名的大报当属京城的《大明科技报》,《郓城商贸城报》,由南京明德堂出品的《应天府报》,扬州商会出版的《徽州时报》,还有由翰林院出品的《大明月报》。可这张《平安时报》到是没听说过。
这里就要说一说章顺,自《大明时报》被卷入皇家纷争关闭后,搬出京城改名《大明科技报》,此时章顺回了平安镇,回来后就成立了平安宣传部出任部长,管辖平安镇广播电台,平安时报,平安镇大明科技学堂,平安戏社等。还管辖着各地在平安镇开设的文院诗社等。
这个平安宣传部座落在鱼河峁村背靠峁沟河,面临平安东西大道,说是宣传部,其实就是一处大院子,沿着峁沟河建了牌楼,戏台,文庙,来自山西,陕西,甘肃,河北,河南,安徽,湖北,湖南,应天及京城的许多商贾,在峁沟河边上建有会馆商会,是一个热闹去处。而宣传部闹中取静只是围了一个大院子,院内四周种植了许多的果树,中间建有一幢三层办公小楼。门面处是宣传部大门,左侧是平安图书馆,在大门右侧是《平安时报》办公点,临街建有一排房屋及《平安时报》印刷厂房等,所以这里成了一个“文化”之地,各地都在周围办私塾,建文庙,修学社,开乐房等,沿河大街两旁的商铺都是文房四宝,书店,纸店,笔墨之类的。
像谢御史这样的文人墨客当然是喜欢这样的地方,加上是官身,又是微服查访,从客栈出来,糊糊顿顿地就转到了此处。
首见一座石牌坊,上书:锦绣前程,两边柱子上联:墨润书香,土峁别开儒者苑
下联:地灵人杰,新城频出状元才
显然这里没有其它地方的嘈杂,也没有小贩们的叫喊声,来自各地的书生聚集已此,朝廷科考无望的童生,秀才们居住在各地会馆中,等待着平安科技学堂的进修招生。三年后获得证书,凭着证书就能得到许多大作坊的高薪职位,从此摆脱贫穷。
谢御史正在听着街边茶摊上几位秀才的闲聊,“王兄啊,你刚来不知此地的民风已经改变的小弟不认识,在这里不管做什么,没有贵贱之分,哪怕是从军也不是终生制,几年后退伍能领到一笔巨大银两,还对演戏唱戏的特别看重,社会地位直线上升。听说那个在“音盒子”里面唱了一首歌后爆红的乔菱儿吗?原本是乔家戏班唱秧歌曲的,这不唱了那首叫《兰花花》,这歌真好听啊,那嗓音儿挠的在下心痒痒,所以小生一直在此地守着,只要见上一面足矣。”
边上的人一个劲地对着那位王兄点头,正是,正是如此,再等一会就能听到“音盒子”里面的《兰花花》了呀。
谢御史很是不解,一首曲儿还有这么大的魔力?再细看这几位神情都正常啊,不像是得了失心疯,从古至今最不缺的就是追粉一族,古人也一样啊,如果看到那个戏班里有自己喜欢的角儿,就会跟着戏班一路追随而去,有人直至倾家荡产。这才是真的死粉啊。
自从有了新的听曲方式“音盒子”后,新的粉丝也就随之而来。